欢迎来到故事大全网!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专题资讯 时间:2020-07-28

【www.11qkm.com--专题资讯】

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战斗。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关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九点建议 》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以来,各级各地、各行各业众志成城积极行动,一个个“逆行者”的身影感动和激励着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队伍中,迅速凝聚的中国力量,更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各类应对和防控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根据基层实际和群众反映,有些工作仍亟需关注并着力解决。

  为此,建议九点:

  一、依法推进综合防控。全面贯彻落实2月9日施行的《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用法治思维坚决维护疫情防控秩序。

  二、有效遏制刷存在感。强化“一盘棋”总体战思想,在各级党委和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依法依规抓好各项防控举措落地见效;支持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进来,但不要多条线向基层单位要数字、要图片、要报道。

  三、强化一线人员防护。发挥“互联网+”共享和微视优势,减少与重点监测人员可有可无的直接接触频次;加大为一线排查劝导人员配备医用口罩、橡胶手套、测温枪等,降低二次交叉感染的风险,切实提高科学防控效能。

  四、重点区域常态消杀。诸如电梯间里放置按键卫生纸,好的做法不能停留于“昙花一现”。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小区大门、楼道、电梯和医院、厕所、农贸市场、垃圾收集点等重点场所,落实常态化防疫消杀和卫生保洁。

  五、适度保障群众出行。城区公交拉长发车间隔、农村客运和公交线路停运,在一定期限内起到较好的阻断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秩序的逐渐恢复,应适时跟进、定时开通农村公交,做好消毒和监测,适度解决群众出行需求。

  六、及时处置废弃用品。加强宣传督导,设置收集袋并粘贴标示,“定点化”管理和“集中化”处置疫情防控期间废弃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范有人捡拾无意造成病毒间接传播,或不良人员包装处理后二次售卖牟利。

  七、研究部署学校教育。在弹性上班、轮班值守状况下,不倡导教师群体走上一线开展排查、劝导等志愿服务,确保即将到来的开课过程“零风险”;在有双休日和暑假可调整前提下,不默认采取在线教育方式替代在校教学。

  八、稳妥推进复工复产。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精神,统筹兼顾,创造条件,强化“企业主体、属地管理”责任,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服务保障,积极支持申报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落实。

  九、避免问责简单泛化。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基层人员鼓劲加压,如看手机可能是在接收微信通知或报送情况,暂离岗可能是去处理其他事务,问责不可“形而上学”交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然而,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构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影响,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目标的征程中再一次遇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关键环节的农村,带来了重大考验和新的冲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农民是重点。而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公共卫生防御能力还很弱,广大农民居住分散、应对疫情的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尚不高。因此,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既保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这一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又保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村脱贫攻坚的巨大挑战。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大农民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这些农民工大都分布在城市的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就业。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城市中的这些行业普遍停业,除少数企业有条件开工以外,绝大部分企业复工遥遥无期,广大农民工蜗居在家,心急如焚。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带来的第一个挑战。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值万金”的农林牧渔等农村产业发展的黄金季节,农民无法及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相应的生资农具,及时投入农业生产。春节长假期间正是乡村旅游的黄金时节,草木泛绿,油菜花开,城市人口返家休闲,亲朋好友,天伦之乐,举杯换盏,激情消费,本应火热的农村旅游市场、农家乐消费,以及中国农村春节期间特有的舞狮舞龙、乡村小曲等文化产业,受疫情影响而瞬间冻结。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程发布的《2020春节黄金周居民旅游消费趋势报告》预测出游人次将达4.5亿人次,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得这一切几乎归零,农村旅游景点关闭,农民文娱活动取消,城市居民终止出游,民宿酒店关门,农村旅游黄金季不再,农村产业恢复发展难度加大。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潜在的养殖业带来巨大影响。2019年的非洲猪瘟和生猪养殖公共政策失误,造成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次由野生动物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整个社会对野生动物噤若寒蝉。而农村的特种养殖,诸如农民养蛇、竹鼠、野猪、果子狸、狐狸、水貂、鳄鱼等各种野生动物,是土地增值、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中这一尚很脆弱、但效果明显的特种养殖业,可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对野生动物的公共政策“矫枉过正”,也将会对农村潜在养殖业和农村增收带来实际影响。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收入减少的效应十分明显。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任务的实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直接威胁到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按照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的标准,近3亿农民工70%以上不能到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彻底控制至少需要3-4个月,2亿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损失总计将达到3万亿元,如果加上农村旅游业、文化产业、农林牧副渔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直接和间接损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带来的损失不会少于10万亿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村脱贫攻坚的最大挑战,其造成的后遗症可能会持续至2020年下半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并不悲观,提出挑战的目的是为了化挑战为机遇,变危机为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横无际涯,动力澎湃,波澜壮阔,其奔腾向前之势绝非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飘风骤雨所能动摇。信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现实发展的坚实支撑,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强大、有韧性与有活力的经济基础,疫情对农村脱贫攻坚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赢新冠病毒肺炎防御阻击战,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恢复正常,实现2020年确定的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指标,啃下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这块硬骨头。

  首先,要坚决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农村地区蔓延。这是保障2020年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在农村地区的发生,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正常恢复、农村产业正常发展、脱贫攻坚有序进行、农民工正常就业、农民收入正常增长。

  其次,积极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复工复产。要在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组织和督促广大农民抓住季节,适时进行春耕春播春种,恢复农业生产,保证今年的粮食稳产丰产,避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春”的情况发生。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统筹规划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为广大农民工的正常外出务工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再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有政府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一方面改善农村的环境公共卫生,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补齐农村改厕、改水、垃圾处理和危房改造等“短板”,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最后,充分运用惠农、富农、强农的公共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农民实现了脱贫、农村实现了小康,中国才称得上真正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因此,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政府要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出台惠农、富农、强农的公共政策,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支持大农业、家庭农场、小农经济并行发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村旅游产业,让农民通过土地获得收益,既保证米袋子、菜篮子、肉兜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农村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治理”再度成为公众讨论的热词,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大考”将对我国的社会治理产生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钦州自然也不例外。

  一、因疫情而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我市因开展疫情防控而采取限行、隔离、封闭管理、减少聚集等紧急措施,这让一些社会治理上的短板问题大面积暴露。

  一是部分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化解,造成矛盾积压,增加群体性事件、个人端案(事)件风险。同时,小区封闭管理、餐饮店暂停服务、各行业临时暂时歇业等,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封路、堵路,限制出行等,可能造成一些群众的不满。二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还没有适应防疫的需要。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联防联控的无缝对接能力有待加强。如交通卡口取得的外来人员信息没有及时推送社区网格,导致各社区网格员重复上门排查。三是综治中心指导协调能力不足。县、镇(街道)综治中心人员少,政府对综治中心职能不熟悉,综治中心难指导、协调开展业务工作。四是网格化管理存在短板。专职网格员占比小,网格员基本由村(社区)干部兼任,而每个村基本只有4-6名村干部,专职网格员很少,所以95%以上村(社区)网格员不超过6人,基本没有志愿者。在当下网格员面临业务多、杂、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问题,就对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辞职人员多,队伍不稳定。五是谣言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如此前有部分市民听信网络传言,出现大半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情况。六是部分老旧小区管理存在漏洞。我市、各县(区)老城区和旧住宅小区管理不够规范,出租房屋外来流动人员居多,对进出小区人员管理不严、不规范,公司与业主之间经常因服务不到位、车辆停放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导致部分小区人员不服从管理,容易滋生管理疏漏。七是社会治安隐患风险增大。在防疫期间,大部分企业实行停工停产、限制人员外出活动等举措,一些人因为不能在本地返工又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减少甚至出现“负收入”现象,存在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风险。

  二、应对社会治理短板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大力提升网格化管理实战效能,建议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网格员的聘用、管理,明确各部门网格化工作的职责,提高村(社区)网格长(村干部)、网格员的待遇报酬,确保聘请到素质能力能满足职责要求的专职网格员。二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支撑,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努力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共享共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三是强化业务培训,随着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不断增多,相关业务培训也要及时跟上。四是实施镇、村干部年轻化战略,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干部能力素质能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二)加大治安隐患排查。加强对吸毒人员、社矫人员、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员的管控,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和这之后的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完善大数据信息反馈及管理机制,实行工作环节、工作流程的制度化管理,提高信息无缝对接、快速运用的能力。(三)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对物业公司和物业人员的管理,街道办事处指导住宅小区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压实辖区内小区物业管理责任。(四)强化法制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强化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了解了各类风险的危害和严重性,特别加大面向农村和基层群众的宣传力度,增强服从政府风险防控管理的自觉性。此外,要阳光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及时召开风险防控新闻发布会,缓和民众的焦虑情绪,确保大众的知情权,避免过度恐慌,遏制谣言的滋生蔓延。

本文来源:http://www.11qkm.com/news/32631.html

推荐内容